• 山东西红柿蔬菜大棚收益
  • 作者:编辑燕子 来源: 日期:2012-9-24 人气: 标签:
    □收获

      只用三年时间,就能收回成本

      在温室大棚里,蔬菜长势喜人,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。在牟平区水道镇山前村,许多农民因为经营蔬菜大棚富裕起来,他们现在每年的收入比没种大棚之前翻了一番,再加上政府的扶持,现在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也拎着行李回到家乡种起了蔬菜大棚。现在山前村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形成了有机的链条,村民的日子可以说越过越红火。9月20日,记者走进了山前村一位普通农民孙志海家的蔬菜大棚,听听这个地道的庄稼汉从苦到甜一路走来的故事,以及他与蔬菜大棚的不解之缘。

      9月 20日,记者来到牟平区水道镇山前村,远远就望见村头果园中盖起的成排的蔬菜大棚,在蔬菜大棚的队列中,排头的那座便是孙志海的“蔬菜营地”。在大棚旁边,记者见到了孙志海。

      看到有人来参观,57岁的孙志海赶忙放下手中用来给西红柿打叉的钳子迎了出来。记者走进大棚看到,满棚的西红柿已经坐果了,有的一根枝梢上挂着四五个小果子,看上去沉甸甸的,煞是喜人。在一棵长势旺盛的植株上,记者仔细数了一下,全株一共挂了23个西红柿 ,其中,底层的一些果实已经熟透,可以采摘。

      现在市场上的西红柿已经卖到了2元钱一斤,如果把全棚近3万斤西红柿卖完,孙志海就可以把五六万元塞进腰包。孙志海介绍说,按照往年的经验,每年春节前后和刚入秋的时候蔬菜市场的行情都特别好,西红柿的批发价最高可达3元钱一斤,一棚西红柿每年能收两季,只要三年,就基本能收回大棚建设的成本了。

      孙志海说,前庄村现在共有11个蔬菜大棚,每个大棚占地近2亩,全村大棚每年出产的西红柿 、茭瓜等近20万斤。

      □坎坷

      曾经吃尽苦头,心血付之东流

      虽然现在孙志海通过种植蔬菜大棚得到了实惠,但是他十几年前第一次尝试种植大棚时却吃尽了苦头。当时一心想着发家致富的孙志海单兵上阵,在村里建起第一座蔬菜大棚。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设施简陋,原来的旧大棚一度给孙志海带来了不小的损失,遭遇挫折的他甚至再也不想碰大棚种植这个“雷区”。

      事情要从2001年的那场连阴雨说起,当年7月份,阴雨天气持续了好几天,孙志海的蔬菜大棚几乎全部倒塌,大棚里的西红柿 、辣椒等蔬菜全都因为这场连阴雨烂在了地里。“看着辛辛苦苦种了几个月的菜就这么烂掉了,我当时欲哭无泪,喝农药的心都有了。”眼瞅着蔬菜烂了一地,心血付之东流,孙志海心里如同刀割一般。初次经营大棚就遭遇了“败仗”,孙志海发誓再也不碰蔬菜大棚。

      □感谢

      村支书给信心,补贴款解难题

      孙志海现在富裕生活的换来不光靠他单枪匹马地奋战,村支书对他的鼓励与引导也起了重要的作用。

      2005年,村支书王君仕刚上任就跑到海阳、寿光等地学习蔬菜大棚种植经验,准备在全村推广大棚种植。刚开始 ,村民非常不理解他的想法,曾经种植蔬菜大棚失败的孙志海心里更是犯了嘀咕,“咱这个地方属于山区,土地贫瘠。从老辈起就只种玉米、小麦这些粮食作物,哪想过冬天还能种青菜啊?”考虑再三,孙志海还是决定再试一把,“在哪儿跌倒,就在哪儿爬起来,我觉得现在科技发达了,外地的经验也可以引进来,我支持村支书的决定!”孙志海第一个报了名。

      看着满大棚长势喜人的西红柿,孙志海坦言,这些大棚能够成为一台台“绿色印钞机”,也并非一帆风顺。建棚之初,村民们“有热情却缺乏资金”,这个问题一度难倒了很多对大棚种植跃跃欲试的村民。“没有资金就建不起大棚,更谈不上增加收入了。一个大棚建设成本就要十几万元,当时很多村民都是白手起家,哪来的资金啊?都是跟亲戚朋友借的。”孙志海也和其他村民一样,焦急地寻求出路。就在这时,政府的扶持补贴成了村民的“雪中炭”。

      “来的真是时候!我们知道这个事的时候,我对象都高兴得从炕上跳了起来。”孙志海介绍,当年村里筹备种大棚时,正值烟台投入1000万元扶持村民建设蔬菜大棚。“蔬菜大棚兴建的时候,政府给每户补贴了15000元,贷款也有绿色通道。”孙志海告诉记者,由于有补贴,村民们经营大棚的信心大涨,纷纷报名种植。就这样,2009年山前村建起了11个蔬菜大棚。“明年肯定还要多,我们一赚钱,再加上有补贴,村民们现在都抢着种大棚了。”孙志海说。

      □影响

      看到大棚致富,外出村民返乡

      孙志海告诉记者,现在的大棚已经非常“现代化”了,“浇水用的是滴灌,施肥的时候可以把肥料溶进水里直接施给作物,养分足了,蔬菜的长势自然也好。”

      说起下一步的计划,孙志海顿时来了精神。他对记者说,他想发展一条完整的种植、养殖产业链。“蔬菜大棚全部用空心砖建造,后墙采取保温技术,种植蔬菜的同时还可以养猪、养鸡鸭鹅,鸡鸭鹅的粪便又可以作为有机肥料,培育无公害蔬菜。现在孙志海的大棚里已经养了部分“试点鸡鸭”,等数量多了就可以成群养殖了,到那时,大棚就成了一个良性循环,“鸡鸭也肥,蔬菜也鲜。”孙志海畅想着他将来的大棚。

      看到孙志海通过种植蔬菜大棚赚了钱,村民们种植大棚的积极性也被带动起来。这两年山前村还出现了外出农民工返乡种大棚的热潮。

      三十多岁的村民王杰就是返乡大军中的一员,早年除了家里的一亩三分地,他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在建筑工地打工,一年辛辛苦苦可以赚上2万元钱。但看到村里大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,经营蔬菜大棚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 ,这让离家打工,盘算着在外买房的王杰改了主意,拎着铺盖就回到山前村,重新当起了农民,经营起了蔬菜大棚。如今,王杰每年通过大棚种菜赚来的钱供着两个女儿上学绰绰有余。“这也比打工轻松多了,就在自家的大棚里,跟蔬菜同吃同住,挺幸福的。”瞧着自己家的西红柿大棚,王杰笑了。

      在山前村,像王杰这样的返乡农民还有很多,农民通过经营大棚找到了新的致富途径,山前村也跟着沾了光,被评为“生态示范村”。

    本文网址: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更多
    首页 | 产品中心 | 招商加盟 | 企业荣誉 | 新闻中心 | 意见反馈 | 网站地图
    地址:山东省寿光市金光街689号 | 技术支持:寿光网站建设
    Copyright © 2012 -Omeir. All rights reserved.寿光九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. 鲁ICP证10263515号
    本站关键词:智能温室  温室大棚建设